每日经济新闻 2018-06-10 23:08:10
每经记者 白芸 每经编辑 陈俊杰
作为一家成立20年、第一批被授予电视剧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民营影视公司,慈文传媒无疑是电视剧公司中的一员老将,早年出品的《青盲》《小鱼儿与花无缺》《神雕侠侣》等承包了不少90后的童年记忆。
然而作为老牌电视剧公司,慈文传媒又很“新潮”,早在网剧还处于蒙昧期的2014年就试水网生内容,推出高质量网剧《暗黑者》,打造出的爆款《花千骨》《楚乔传》无一不是年轻化的剧目。慈文传媒具备丰厚产业积淀,同时又先锋时尚,与时俱进。这样鲜明的风格,与公司董事长马中骏密切相关。日前,马中骏已受邀参加6月18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上海电影集团、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影视领袖峰会。峰会前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北京独家对话马中骏,他畅谈了其对IP改编、互联网影视、人工智能渗入影视行业的独到见解。
十年前,“IP”一词对大多数人而言还是陌生的词汇。彼时,网络文学才刚刚兴起。而从那时起,慈文传媒就已经有意识地囤积了《青盲》《国家宝藏》等一批优质IP,并逐步成功影视化。
“最早的作家是冥想的、单独思考的,创作出的是自己构筑世界的、独立的、体验式的作品,网络作品非常不一样,是人民群众一起创造一个人物形象,创造一个发展、互动的故事,互联网时代的作品有比较广泛的受众基础,有读者反馈,很难说有多大的艺术价值,但是有很大的通俗价值。”马中骏说。
目前,网文行业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大量受众,身价今非昔比,成为各大影视公司争相哄抢大IP的聚集地。但是真正成为爆款的IP改编作品往往是凤毛麟角,大部分都粗制滥造。而慈文传媒出品的《花千骨》《老九门》《楚乔传》《暗黑者》等热门IP改编作品,都成为了当年的爆款作品。
谈及爆款,马中骏显得颇为谦逊:“爆款作品不见得就是伟大作品,这是两个概念,只不过受到了当时一些观众的喜欢而已”。
在马中骏看来,中国的IP开发才刚刚起步,路还很长,还有许多需要改进提升的地方。“首先是世界观的形成和架构,好的架构背后需要有严密的科学哲学力量支撑,这个人是怎么出生、死亡的,这个世界有什么样的气味,人们的语言文字什么样,车马行、道路什么样,人们靠什么生活,如果要打斗需要冷兵器还是热兵器,如果没有这些架构,美术连画都画不出来。相对而言,中国传统文化表达里架构世界观的能力稍显薄弱,空间架构能力的基础并不那么强,架设IP世界观方面有一定难度;其次,过去我们很多IP是靠文字留存,文字表达诞生了很多好的作品,但文字表达比较模糊,IP更需要标识化、图像化,很多好莱坞续集就是在图像的固化以后产生了作品的延伸,整个构成一个物态的链,相互之间收益,形成品牌价值。”
▲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 受访者供图
去年暑期,《白夜追凶》《河神》《无证之罪》等精品网剧受到观众热捧,加之韩三平、冯小刚、陈可辛、张艺谋等电影大咖也相继投身网剧行业,网剧的地位得到极大提升,被更多地与电视剧相提并论,网剧行业似乎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与网剧行业蓬勃兴起相呼应的,是视频网站会员付费业务的飞速发展。今年3月,腾讯视频宣布,截至2月28日,其付费会员数已达6259万。此后不久,爱奇艺也透露,截至2018年3月31日,爱奇艺订阅用户数量达6130万。
然而,即使如此,以腾讯、爱奇艺、优酷为首的视频网站却仍然未能实现盈利。一方面,网剧必须走精品化路线以满足观众的挑剔口味,这意味着进一步加大投入,增加成本;另一方面,与网大多通过分账方式获取收益不同,网剧很少走分账模式,通常由平台方委托制作公司承制或直接从制作公司买剧,成本完全由平台方来承担。
对此,马中骏表示,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To C模式,让制作方和平台一起承担成本,通过会员付费的方式按比例分账,令观众为内容买单。“这时一种合乎双方利益的模式就会出现,平台也可以讲我和你一起保到多少,然后剩下的我们来分,To C平台也有风险,但是风险非常小,To C方向一定会是最公平的。”
实际上,在各种行业论坛上,平台方曾不止一次呼吁网剧制作公司与平台方共同承担成本,通过To C模式共享收益,但是响应者寥寥无几。
马中骏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目前会员付费的平台还不够完善和稳定,而网剧比网大的成本高得多,相应也有更大的风险。“目前来看会员数已经到了一定数量但是还不稳定,不稳定的时候主要还是以拉动会员为主,拉动会员等于是在帮助平台建平台,平台使用我们的内容建立平台,多承担一些也是正常的,美国视频网站Netflix根本不走To C,是买断性的,因为铺到198个国家和地区的网络足够了,中国的网络市场在完善之后,会对全世界有一个贡献,出现一个To C的稳定的市场。”
那么,会员数达到什么程度,付费平台才能达到稳定完善状态呢?对此,马中骏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网大为例,票房若要达到10亿元,分账票房应在约3亿元,如果按S级网大2.5元/次来算,须有1.2亿人观看,“只要单一网站常保持的固定会员数在6000万~8000万,因某部剧突然上来的非固定的会员数在4000万也是很正常,票房就是10亿元了,如果是优秀的网络剧,黏度会更高,换成迷你剧集,就是30多亿元(票房)了,我相信在5~10年内,肯定可以看到。”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热门词汇,从最初的计算机视觉技术逐渐渗入语音处理、安防、金融、营销、驾驶、医疗、教育等领域。与此同时,AI也开始在影视娱乐行业崭露头角。
在不久前的爱奇艺世界大会上,爱奇艺创始人龚宇明确提到,2018年爱奇艺将继续重点发力AI技术在娱乐生态体系中的落地和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影视娱乐行业外围功能的应用,AI也已经被应用于影视创作本身。据了解,热门美剧《权力的游戏》后半部分剧本就曾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编剧进行创作。前几年爆红的《纸牌屋》更是Netflix利用大数据面向用户定制获得巨大成功的经典案例。在AI技术高度成熟的未来,人工智能是否将取代一部分创作者?
代表作为《功夫瑜伽》《神话》的香港导演唐季礼曾对媒体表示,也许未来会出现机器人导演。“现在有很好的科技手段支撑我们扩大想象力,可是核心最终是谁负责创作人物的感情、想象,这些东西空间非常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可能把现在全球所有动作片、文艺片、爱情片列了数据,把感情线、故事都理成数据,再把票房的数据比一下,可能就会创作出来剧本。不过我觉得十年内应该不会出现,我们还有十年时间去做导演,未来真的有可能有机器人导演。”
不过马中骏认为,AI永远只能是辅助性工具,创作的核心永远是人。“这只是编剧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创作的工具,用这种软件来编写剧本,提供更好的服务,还是人在做事情,不是机器,机器代替了大量属于一般的智慧劳动,人工智能解决的都是产品性问题,不是艺术性问题,比如受众的反应、对产品本身的好恶度和欲望可以分析,可以给出多种方案的感受,然后研究感受,但完全依赖人工智能一定是失败的,只是工具不同而已。”
既然AI存在如此多的可能性,对于传统影视公司来说,AI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抢滩的风口?“还是要看公司本身的技术属性。要看公司有没有这个基因。”马中骏说。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