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的历史传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陕西通志》记载,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就是发生于此。潼关有东山,又名女娲山,相传女娲用黄河水、黄土创造人类并在黄河流域繁衍万代,至今流传在东山脚下的黄河河道之中有女娲的陵墓,清代还能随着黄河水势涨退若隐若现,女娲姓风,因女娲陵墓在此,黄河的渡口故名风陵渡。
潼关是由自然山川组成的军事要塞,以其黄河、秦岭、禁沟和十二连城成为扼守长安的四道天然屏障。古人曾感叹“人间路止潼关险”,因为潼关的地理要冲,交通咽喉,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大大小小发生过数百次战争,其中影响中国历史的大小兵事即达八十余次。
抗战时期,潼关经历了八年的抗日保卫战。地处晋陕交界的千里河防与陕豫交界的潼关要塞,处于日军的严重威胁之下,潼关一旦失守,日军会长驱直入进入陕西,然后进军巴蜀,威胁重庆。
潼关守军依托古城构建了坚固的河防工事,并对日军进行多次反击,使潼关成为日军无法逾越的关口,直至抗战胜利。至今女娲山之上仍有抗战碉堡遗迹,供人回忆。但是众1938年中条山大战起,在长达八年的日军飞机大炮的轰炸下,给古城造成了极大破坏,历史名胜大多毁于战火,成为瓦砾。
新中国成立之初,潼关古城进行了部分恢复性修建,战争的伤疤尚愈合之时,欠缺理智的建设热情,使古城遭受灭顶之灾。1958年开始修建三门峡水库,古城被设定为淹没区,县城被迫整体搬迁,潼关古城被拆除殆尽,就这样,一座具有几千年传承的名关重镇几乎从地球上抹掉。
重建潼关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复兴的必要事件,也是无数潼关人民的梦想和夙愿。2009年4月,在西洽会上,潼关县政府与西安协和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市级重点古城景区建设项目。潼关古城项目规划面积约为1500亩,总建筑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总投资将超过十亿元人民币。先后邀请七家国内外优秀规划团队,经历了三年的精心准备,数十次的修改颠覆,最终形成了潼关古城的恢弘规划。
潼关古城景区的开发建设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潼关县经济转型“旅游兴县”发展战略重点项目之一,堪称潼关旅游产业的标志,他的建设必将带动全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关天经济区规划中“建设华山潼关精品旅游区,再现潼关八景”的宏伟蓝图。
它的开发建设也将承载起无数潼关人的梦想,必将进一步激活古城记忆,传承历史文化,展示民族精神,彰显英雄本色,重振古关雄风,使之成为覆盖秦晋豫三省、辐射全国的知名旅游目的地。
潼关古城景区,以“关隘文化”为核心的特色,形成“三条轴线八大文化处区”,拥有黄河文化区、关隘文化区、古城民居遗迹区、女娲文化区、黄金小镇、民俗商业街区、战争文化区、温泉养生度假区等八大大主题文化区,核心开发产品涉及古城遗迹、遗址保护开发,旅游配套设施等。项目建成后,将在景区内部分再现著名的潼关八景的壮观景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