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MOSS类似,中科天塔航天私域大模型可以帮助用户完成数据分析工作。发布现场,董卫华演示了与大模型的人机交互。当发出提问“华山华山,天塔A星在运行中发生过哪些故障?你最好用表格的形式展示给我。”以及询问“华山华山,天塔A星发生紧急故障,太阳阵输出功率突然降低,请告诉这个情况应该如何处置,向卫星注入什么指令?”中科天塔航天私域大模型即时提供出文字、图标以及代码等答案。
卫星数量爆发,AI助力高效实现卫星管理
卫星管理,是指对在轨卫星的运行状态、资源分配、业务流量、网络状态等方面进行监控、调度和优化的过程。有效的卫星管理是确保卫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卫星服务稳定可靠,以及支持卫星技术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每当卫星升空后,便会向地面回传海量的信息,专业的工程师需要对这些解读门槛高、数据量大的信息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对卫星进行管理。
董卫华提到,当下实际工作中,一个技术人员能管理的卫星数量十分有限。随着卫星互联网的快速建设,在轨卫星数量迎来爆发式增长。目前的人力将无法满足需求。
10月15日晚,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规划数量12000颗的中国G60星座的第二批卫星发射。同一天,美国SpaceX完成了星链10-10任务,本次发射23颗星链卫星,星链卫星总发射颗数达到了7105颗。
低轨卫星发射进入活跃期,据权威咨询公司赛迪顾问的统计,2014-2023年全球卫星累计发射数量为10712颗,从2013年的261颗,增长到2023年的2911颗。2020年之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2020-2023年卫星发射量平均年际增长率为32%。
“当传统的工作方式不能满足需求,唯有颠覆性的技术能力、善于利用人工智能优势,才能应对卫星管理数量级的变化。这也是我们研发航天私域大模型的初衷。”董卫华说。
储备海量案例数据,助力AI与航天融合
据董卫华介绍,航天私域大模型“华山”具备自然语言多轮问答能力、实时故障分析预警功能、数据库检索分析功能,能进行卫星领域知识多模态检索和整理、故障归因因果推断分析、生成工作计划文件,以及可以对卫星指令加工和对比,最大化覆盖航天领域中经验化场景。在操作上,可以单机操作、本地服务、离线使用。
据介绍,未来,中科天塔技术研发团队还将持续训练航天私域大模型,让大模型以智能查询、智能分析为基础,高效助力用户完成航天器智能操控、轨道计算与分析、指令代码生成等航天器在轨管理工作,提升卫星管理效率,实现大规模卫星星座的高效智能管理。
中科天塔自2018年正式运营,其核心技术团队拥有超过二十年的航天器在轨管理经验,致力于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航天产业深度融合,目前拥有过百项的知识产权。
中科天塔总经理曾伟刚表示,未来十年,卫星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左右,这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中科天塔将继续发挥在专业与技术积累方面的优势,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从软件、硬件和解决方案三方面,为用户提供可靠稳定的服务,在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浪潮中保持领先身位,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来源:https://www.top168.com/news/show-203147.html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